故事-《我是歌手》李健的故事,高手从来不拔刀(2)

zydadmin2023-01-20  116

李健不知不觉、有意无意间接受着专业训练。1993年因为一曲《说句心里话》拿到了清华大学的保送资格 。入学后参加校合唱队,遇到一个混音高手,轻松找到3度的关系,连越剧都能给混音。花半年时间,李健特意学习了男低音部,也掌握了高三度低三度的混音技巧。在《我是歌手》里明显看出他兴趣所在,知道韩红以前唱歌剧,立刻兴致盎然请她唱,专注的倾听,神情像海绵一样。

他有幸遇到一位师兄。不忍心看他沉湎于哼唱、模仿谭咏麟,特意把他叫去,痛心疾首,“你是个好苗子,应该去听罗大佑、Beatles、甲壳虫,你要分得清,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东西。”

自然听过这些人的歌,认为简单随意不讲究,没啥技巧。听师兄一席话再去听,一曲《Yesterday》令他热泪盈眶,突然明白“音乐最重要的是简单与真诚”。只一个淡淡的弦乐和吉他,也一样能直抵人心。对音乐有自信,就不会把编曲和配器做得特别复杂。简约之美最好也最难,需要更多训练,才可能去繁从简。

大学期间,中国音乐学院和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都在清华大学开设辅修课程,李健像一名音乐专业的学生一样,系统学习了艺术概论、基础乐理、曲式分析,甚至还有一年半的视听练耳,这些学习和训练打下他的音乐结构基础。

在竞技舞台上,李健依然还是浅吟低唱,没有高声大嗓,没有颤音炫技,“走心不走肺”。很自然的,他会在“妈妈今天是你的生日里”巧妙融入普契尼歌剧“亲爱的爸爸”的旋律,外行也许听不出来,可是能感受到海洋滋润的溪流,潺潺而行,轻快深远。

圈内人都承认很少有歌者在古典音乐方面能达到李健那种程度的修养,差不多二十年的时间,他日日浸泡其中啊!一直到现在还是如此。

所有看起来的天马行空,不受限制,从根上来说却必然理性。灵感发展成完整作品,必须靠技术和理性思维。《红楼梦》绝对搭建在非常理性的基础之上,所有人物、事件都象盖房子一样有着严密而复杂的设计。好音乐也一样。有巴赫,德彪西这样的古典音乐家搭建构架,才为日后各类音乐艺术的发展留下空间。据李健说,有人试验过,巴赫的有些曲谱,正着弹反着弹都成乐章,这意味着乐谱已经是一个完美的可逆结构。

三.首先,做个好匠人

李健在节目里健身的桥段,引起许多人好奇、关注,原来他还是个练家子。健身不仅为保持身材,更重要为唱歌。他的歌不能糙唱,不抽烟、不喝酒,爱惜瓷器一样呵护嗓子,是希望能够控制乐器般精准控制用嗓。

在健身房里会看到大力做动作,

并秀出强壮肌肉的人,也会看到不显山露水、幅度不大的精细练习者,后者往往功力更深,练习的是深层肌肉。唱歌也一样,那些转音、高音,乍听上去好。还有一种好,朴素、平实,似乎听不到技巧,也听不到难度,就像写文章,繁花落尽,“真僧只说家常话”。

所有行当,无外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又是山”。有灵性的人很快进入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最难,重在训练和超越,看起来甚至是一种退步。必须经历这一阶段,才会到达看似漫不经心、浑然天成的第三阶段。

必须经刻苦训练,习得技术,才可能不动声色、云淡风轻的传递情感,这在喧嚣中,极易被忽略。当年组建“水木年华”最红时,只因理念不合选择单飞,埋头音乐,籍籍无名。直到王菲在春晚上演唱他创作的《传奇》,才迅速引起关注。他站在麦地里,王菲的演唱“风吹麦浪”,让人们看到了麦浪下的李健。

据说李健演唱《传奇》的灵感来自这部著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不管有没有人关注,红还是不红,一直按照自己的节奏,专注于钟情的音乐。倾听内心,记录当下:父亲去世他写《父亲》;回到哈尔滨,看到松花江的变化,他写《松花江》;走在北京街头,感慨生活重压,他写下《异乡人》。当然明白网络歌曲和港台歌曲走红的原因,可以做但不去做,追求属于自己的音乐。2006年他曾经在博客里写下一段话,“一向关注为人清淡的歌手,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做音乐的态度,而那些把自己弄得很热闹的艺人总感觉不太真诚,尽管声名显赫,但音乐常常被人忽略不计。现在越来越理解坚韧不拔的含义了,茁壮成长的前提是自然而发,风吹雨打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不叫独自成长。爱音乐是一种生活状态,它是我们忍耐孤寂的理由和力量,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歌手是因为热爱音乐,而不是通过音乐快速致富。”

因为参加《我是歌手》,李健书架的书目也被罗列出来,只有两三本比较通俗,更多的是哲学、诗歌、俄罗斯文学、博尔赫斯文集这些严肃而冷僻的著作,它们和古典音乐一样是他修养和学识的构成。

其中一本日本人盐野米松的《留住手艺》,第一篇写修宫殿的匠人,说学徒不读报不看电视,唯一的娱乐是磨刨刀,“因为很多东西不是用嘴教出来的。从飞鸟时代就已经这样了,宫殿木匠的手艺就是在实践的机会中练就出来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80822.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