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出生于中国明清交替的动荡年代,受到父亲影响,他一生不追慕 官途,喜欢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在他三十年的游历生涯中,他不畏风雨,不 惧虎豹,先后徒步游历了明朝二十余个省,足迹遍布大半个国家,并记下两 千余万字的游记记录被后人整理为《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为中国地理学 的研究道路提供了便捷的快车,徐霞客为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 贡献。
金麟岂是池中物
徐霞客故乡在今天江苏省江阴县南阳岐村,村中有一座中国明朝时留下的桥梁,两侧的桥栏上刻着这样一幅对子曾有霞仙居北坨,依然虹影卧南旸”。对子中的霞仙指的便是徐霞客,对子大意是说,徐霞客虽然不在,但 他勇于探险的精神照耀千古。
徐霞客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自小家境富贵。他出生时正值中国的明朝 末年,此时大明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朝廷政治极其腐败,权臣擅权专政。万历十年(1516年),后金政权的建立者努尔哈赤起义叛明,造成了明王朝内 外交困的局面。
徐霞客父亲徐有勉为人正直,因为不愿意结交权贵,更不愿意趋炎附 势,所以一生没有人朝为官。许有勉热衷于闲云野鹤的生活,他寄情于山水 之间,喜欢游历四方。徐霞客受到父亲的影响,自小喜欢探险、旅游,喜欢读 一些地理、历史、探险等方面的书籍。
当时,中国江南呈现出一片苦读圣贤书的氛围,幼年童子都懂得四书五 经,受到感染,徐霞客也是十分的好学,通读各家书籍。徐家祖上曾经建了一 座藏书万卷的藏书楼,楼中藏有各类典籍,这为徐霞客能够博览群书提供了 一个良好的机会。
徐霞客读书十分认真,每一篇文章都要求自己背到滚瓜烂熟^而且他博 闻强记,凡读过的书,别人不论怎样提问,徐霞客都能记得起来。家中的藏书 量虽然广,但却不能满足徐霞客的求知欲望。外出时,徐霞客在书摊上看到 没有看过的好书,就买回家看,有时候钱带得不够,就脱下身上华贵的衣服 去换书,回到家后便彻夜苦读。他读书为的是增添自己的知识,并非为了考 取功名。徐霞客同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类似。15岁时,徐霞客 参加童子试,没能通过。父亲见他无意于功名,也没有强求,只是鼓励他继续 博览群书做一个有学问的人。
十九岁那年,徐霞客父亲徐有勉去世。当时,徐霞客就有了游历全国名 山胜水的心思,但是受到中国“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的影响,徐霞客不好
抛下年迈的母亲独自远游,于是在家中又赋闲了三年。
二十二岁时,母亲看出徐霞客想要游历天下的心思,也知道他的为难之 处,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女性,徐母反而十分的明白事理,她鼓励儿子说: “男子汉应该志在四方,怎能因为一个老妇人而蹑住手脚呢?你自行外出游 历去吧!外边广阔的天地才是你的归宿,去吧,不能因为我,让你像圈在篱笆 里的小鸡,套在轩辕车上的小红马。”徐霞客深受感动,受到母亲的鼓励,他 下定决心要游遍中国名山胜水。临行前,徐母亲自为他缝制好远游冠,整理 好行囊,送儿子离开了生他、育他的家乡。
从此,徐霞客一生时间都放在了旅行、考察之中,可谓“生于足下,死于足下”。
翻山越岭,走江访水
中国大地,自古以来横幅辽阔。名山大川不胜枚举,长江、黄河浩浩荡 荡。五岳黄山,云海雾凇,风光雄奇瑰丽,山水奇秀,代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一 篇篇歌颂祖国名山胜水的诗文。
在没有官方的资助下,徐霞客先后游历了中国的江苏、安徽、浙江、河 南、河北、山东、山西、两湖、两广、云南等地。最西至今天的云南腾冲,最南至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北到河北蓟县,东到浙江普陀山,足迹遍布大半个中 国。伟大的工农红军曾经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而在三百年前。徐霞客独自 一人也完成了类似的壮举。
明朝末年,交通极其落后,徐霞客在三十年的考察旅行中,他很少使用 交通工具,大多时候是徒步跋涉,还经常自己背负行李。他寻访的地方多为 穷乡僻壤,或人迹罕至的边疆地区。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形下,徐霞客饥饿 时采野果充饥,渴时饮山泉解渴,他不避风雨,不惧猛兽,攀高岩,走危地, 多次遇见危险后,他未退缩止步。对于一个富家公子而言,这是何等的难能 可贵?
二十八岁那年,徐霞客来到了浙江温州的名山雁荡山。徐霞客记 得,在古书典籍中曾经提到,雁荡山山顶,有一个面积广阔的大湖。徐霞客觉 得雁荡山山势雄奇挺拔,山顶上如何能有大湖呢?出于严谨的考察精神,加 上古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徐霞客决心亲自攀登山 顶。到了山顶,哪里能看得到书中提到的大湖?徐霞客不肯罢休,仔细搜索后 发现一处断崖,他便借用衣带系住断崖绝壁中突出的石块,而后向上攀岩, 险些跌落悬崖。历尽艰险后他终于攀上崖顶,证实了雁荡山顶并无大湖。
徐霞客勇于求证的精神,在当今社会又有几人能够做到?雁荡山之行, 他纠正了古书典籍中的错误。
中国有句古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五岳名山,包揽 了中国名山风景,而黄山则尽揽五岳雄奇风光,黄山也就在徐霞客的考察 范围内。
一次,在攀登黄山时,徐霞客遇上大雪天气,当地人好心地劝告他,山路 上很多地方的积雪已经齐腰深,山路都被覆盖住,无法攀登上去。但徐霞客 完全没放在心上,他借用一根铁棒子探路。越接近山的半腰,山势就越为陡 峭,尤其是在山的阴面,由于背对阳光,山路上的积雪都凝固成冰,踩在上面 又陡又滑,徐霞客便用铁棒子在冰面上凿出一个个的小坑,踩着小坑上山。 因为大雪封山,山上寺庙中的僧人已经被困几个月,当他们见到徐霞客时, 都非常惊讶。
武夷山,福建境内的第一山脉,要想登上武夷山,只有三条险境:大王峰 百丈危梯,白云岩千初绝壁,接笋峰“鸡胸”、“龙脊”。徐霞客登上大王峰后, 巳经是月星隐淡,寻不到下山的路,胆大的徐霞客竟用手攀住悬崖上的荆 棘乱坠而下”。
徐侠客爬了无数座山峰险脉,同时他也访问过多条江流,甚至还为了找 出长江的源头付出实际行动。
古往今来,中国境内水资源丰富,多条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这些淡水资 源孕育了中华文明。徐霞客对这些河道极为感兴趣。他发现福建建溪和宁洋 水流的发源地在黎岭和马岭,并得出“程愈迫则流愈急”的结论,意思是说, 水流流过的水程越短,则水流越为湍急。此外,徐霞客还考察了广西的左右 江、云南南北的二盘江、怒江、长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对长江的起源,各家学派说法不一。
战国时期的地理名著《禹贡》说道:“岷江导江”,也就是说蜗江是长江的 源头。但是,徐霞客却不赞成此种说法,他“北历三秦,南极五岭,西出石门金 沙”,查出金沙江的发源地在昆仑山脉南麓,较之蜗江还要长出一千余里,因 此认定金沙江才是长江的上流。
由于条件的限制,徐霞客未能找到长江的真正源头,但是徐霞客的这一 伟大发现,为后人寻找出长江的源头奠定了基础,后来,中国探险家寻找长 江起源,也都是按照徐霞客的发现进行探寻。
盗贼猖狂,贵人相助
徐霞客的游历充满了惊险,曾经三次遇盗,四次断粮。
有一次,在游历湘江时,突然下起了绵绵细雨,这种阴雨天气连续多日, 漫长耐心的等待后,徐霞客终于见到云开月明。当晚,无数游人在船上赏月, 月投清江,长空如碧,江水载波浮华,一派宜人之景。就在游客们沉迷于水月 交融之景时,四周喊杀声四起。由于当时正值明朝末年、天下大乱之际,盗贼 们窜到船上来劫掠,一时之间,火光掩映、刀光剑影交错,游人们惊慌失措, 危难关头,徐霞客慌忙跳进湘江水中,并躲进了朋友的船舱之中。徐霞客因 为见机的快,躲过一劫,但是徐霞客携带的行李、旅费,都被盗贼洗劫一空。
当时,徐霞客的很多朋友都劝他返乡,有人甚至资助徐霞客返乡资费。 但徐霞客不以为意,他决定继续遍游山泽,他跟朋友们说道:“我带着一把铁 锹来,任何地方都可以埋骨! ”这是徐霞客第四次出行时的经历,当时他计划 游历湖南广州、云南贵州等地,虽然没有旅费,他毅然顽强向前。
不久后,徐霞客面临断粮的危机,他解下身上颇为名贵的衣带,换取了 一些干粮。之后又将身上所有衣物、裤袜,全都卖了。历尽千辛万苦,徐霞客 终于完成了此次考察计划。
在游玩考察的过程中,徐霞客不论是多么的劳累,他都坚持将每天的考 察发现的东西记录下来。
有时候,徐霞客跋涉百里山路,晚上寄居荒村残留破庙,或露天席地时, 他点起油灯,燃起篝火,写下游历日记,记录当日考察见闻。据估算,徐霞客 一生写下两千万余字的考察笔记。可惜的是,由于保存不当,加上徐霞客游 历天下,大多数是居无定所的日子,考察笔记大部分遗失,今日所见的《徐霞 客游记》只是一小部分,仅存四十万余字。这四十万字向后人展示了他的考 察纪实,尤其是对边远偏僻之地的见闻。
研究石灰岩的鼻祖
徐霞客还是研究石灰岩的鼻祖先驱,在徐霞客的成就中,对石灰岩的研究最为突出。
公元1774年后,欧洲人对石灰岩外貌进行了广泛考察,发现石灰岩的 第一人叫做爱士培尔。1858年,罗曼对石灰岩进行分类。二人对石灰岩外貌 的研究,与徐霞客相比,都要晚上一两百年。
在我国西南各省,特别是湖南、广西、云南贵州一带,这些地方石灰岩地 貌分布最广、发育最为完整。徐霞客在那里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考察,并留下 了详细的考察记录,这是世界上对石灰岩地貌进行考察的最早文献记录。
游记表明,徐霞客那时候已经明确地意识到石灰岩地貌的形成原因。因 为石灰岩发育的时期和时间不一样,从而形成了石灰岩地貌的差异。如桂 林、阳朔一带,石灰岩地貌因为缺乏风化物质,加上无肥沃土壤覆盖,形成了 石峰聂立的地貌。而柳州一带,土山迤逦,如尖锥刺囊。按照现在地质学的术 语来说,桂林那一带的石灰岩地貌,体现出石灰岩地貌发育晚期的情形,而 柳州一带的石灰岩地貌,则是发育鼎盛时期的特征,可见徐霞客的观察有多 么精准了!
石灰岩地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拥有众多的岩洞。徐霞客亲身查探的岩 洞多达上百,通过探究,他对岩洞、石钟乳的结构和成因都有独到的见解。他 认为,岩洞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侵蚀,石钟乳则是由于石灰岩溶于水后,从 石灰岩岩石中滴下的水滴蒸发,凝聚而成。
在石灰岩地貌的考察中,徐霞客费尽艰辛。在湖南的九嶷山,当地有一 个飞龙岩,徐霞客请当地的和尚明宗当引导,带着火炬前去考察。飞龙岩是 一个巨大的洞穴,洞内道路曲曲折折,洞中藏洞,地形极是复杂多变,洞内也 多是水坑,很难行走。徐霞客却不在乎,鞋子丢在洞内也没察觉。当时,和尚 明宗已经走不下去了,他多次劝徐霞客离开,徐霞客都没有听,直到火把即 将烧尽,徐霞客才恋恋不舍地离开。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因为没有任何的 仪器辅佐,徐霞客都是用目测,但他的考察数据大都比较科学,并且在后世 人类的考察中一一得到证实。
除此之外,徐霞客还对温泉、火山等都有研究,《徐霞客游记》中,徐霞客 对当时民族文化、交通、农工业、手工业、风土人情等方面都有记述。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公元1636年,当时的徐霞客已经五十一岁 了,这次出游大致是中国的西南地区和中缅边界的云南腾冲地区。在这次游 历中,徐霞客身染重病,1640年被人送回故乡江阴县,第二年病逝。
《徐霞客游记》不光在地理学上有巨大的贡献,它在文学上的造诣也颇 高,是一部文笔精湛的游记文学。它所描述的大自然风光,质朴绮丽,被人称 赞“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它还描述了大自然的雨、雾、晴、晦等各种 气象变化,也描述了山、水、奇岩、怪木等自然景象。读徐霞客的书,仿佛山水 之景就在眼前,大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他的文字带领着我们循着他的足迹跋 涉奇山胜水、奇峰峻岩,激流险滩。使人忍不住为祖国的山水而惊叹,对祖国 产生出无限的深情。
经过后人整理的《徐霞客游记》,里面包括游天台山、雁荡山、庐山等名 山游记17篇,以及《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 《黔游日记》单本著作。他的《衡游日记》中,对石鼓山和石鼓书院的详尽记 述,为后人修复石鼓山书院提供了最详细的资料记载,徐霞客的游记是对中 国文化最大的馈赠。为了纪念徐霞客对中国地理研究上的贡献,在徐霞客故 乡江阴,人们建有徐霞客人物雕塑,他将被人们世世代代记在心中。
徐霞客故居导游词
徐霞客的故事 热爱冒险的徐霞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