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相信在年轻人一代已经是深深打上了烙印。现在我们身边用的个人电脑,差不多都是联想的产品,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一体机,联想已经牢牢控制住了这个市场。
柳传志其人,也成为了80后年轻一代的励志偶像。他曾任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1966年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之后在国防科工委十院四所和中科院计算所从事科学研究工作,1984年创办北京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联想集团前身),曾任总经理、总裁。1988年创建香港联想并出任主席。1997年北京联想与香港联想合并,柳传志出任联想集团主席。2000年1月被《财富》杂志评选为“亚洲最佳商业人士”。2011年11月2日,联想集团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长一职,但仍担任联想集团名誉董事长兼高级顾问。
我们来看看柳传志根据自己的创业经验谈关于创业投资方面的体会:
改革开放到今天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企业要小心。我老老实实的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好。我把自己的事儿干好就完了。我觉得,这也是让我能够顺利过关的一个重要原因。
企业家经常坐在一块的时候,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经常雄心万丈,觉得我们这个群体了不起,自己了不起。但我们做得最好的,最了不起的,也就20几年,30年的几乎一个没有。清末民初的时候,1900年前后,从张謇那一批一直到后来的军阀时期,再到解放初期,这批企业家的人数也不少。现在想想,除了一个人,其他的都没有善终,结果都不好。从历史长河来看,我们再怎么了不起,企业是不是以后长期的能继续下去,这真的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在我们那个年代很重要的,如何适应环境。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候,政策不时在变。一个企业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度,很难生存。我基本能够适应环境好,有几个原因。第一个,我这个年岁的人,经历过那些惨不忍睹的日子。从这点讲,我对改革开放,由衷的热爱。我一直很注意的看有关资料,政治斗争是怎么过来的,很不容易。
改革开放以后,少数人先富起来了,我们就是受益人。我们真的肩上有责任,我们真得做好人。我很多同学,做了改革的成本,比如大学毕业以后分到三线去,到贵州去了,跟现在在北京的不能比。还有知青,有一部分能回来,有一部分不能回来。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怎么对得起成本,这也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从这一点讲,我今天能站在这儿说话,有一定的因素,就是我要做好人。我举几个例子。
联想一开始科学院投了20万,我们自由组合、自负盈亏,后来进行股份制改造,员工们买了股份,成了股份制公司。每个股份制改造以前,在1988年,到一定规模的时候,完全是我和同伴用捣鬼的方式,而且国家没有任何法律阻止我们把它变成自己的公司。1989年我在香港办企业,看到很多的国内窗口公司,各个部分、各个地方都在香港设公司,做着做着就把客户的钱拿走,变成香港人了。我没那么做。我一本正经的和我的同事,好好的走股份制改造的道路。最后我们走成了,我们自己也成了股东。虽然股份比例不那么大,但我已经很自豪了。做好人,很重要。
再讲一个做好人的例子。1988年中关村很多企业在做电脑,实际是要通过买走私的方式,买进东西去卖的。我们也不例外。因为当时没有任何一个企业能避开这个。整个国家,包括军队都在做企业,全部都是走私货品,但得有个度。那个时候如果我不做电脑,干脆倒腾外汇、倒腾进出口批文,最起码我们那时候企业的几百人会发更大的财。但我没有,我一直致力于做自有品牌电脑,一直没有动摇。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想为社会做贡献,想为改革开放做贡献。这是真心话。虽然是表扬自己,但说的是真的。
改革开放到今天体制上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企业要小心。我老老实实的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搞好。我把自己的事儿干好就完了。我觉得,这也是让我能够顺利过关的一个重要原因。
反观那些企业失败的案例,不能适应环境是一方面,更多的还是企业管理有问题。很多企业对现有的业务做得不错,但它不能很科学的制订战略。当前做得好,要考虑以后会怎样。以后行业发生变化,环境发生变化,有些企业扛不住就死了。
企业怎么能活下来,我觉得还是要认真研究企业管理。怎么制订战略,怎么好好的执行战略;怎么培养人,培养谁。你的员工不爱打仗,没有积极性,不会打仗,没有能力,组织架构都不合理,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好好研究的。大风浪来了,谁的能力强,谁就能活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