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的诗全集-李商隐学杜探微

zydadmin2023-02-26  132

李商隐诗歌全集|李商隐的杜研究

杜甫是我国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为“诗圣”,其诗被誉为“诗史”。

向宜山学杜甫,颇为后人津津乐道。人们认为,依山不仅能汲取杜甫诗歌的精华,还能独树一帜。但是,从诗学杜有自己的体系和特点。清代金无相(1841-1924)在《苏祥随笔》中盛赞李商隐对杜甫的研究:“李义山极不像杜甫,惟善学杜甫者无义山”,并给予高度评价。

第一,学习依山的诗。

(一)关注历史的现实性。

中国的史诗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到了唐代,史诗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从数量和质量上说明了这一时期史诗的繁荣和成熟。

杜甫有着“至君、尧舜,然后使风俗纯”的宏大志向和社会理想。他的诗歌社会内容丰富,时代色彩浓厚,政治倾向鲜明。它们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的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它们是关注现实的史诗般的解释。李因的史诗继承了杜甫以咏史批判时弊的传统。阿清人朱在《诗注》第一卷《朱序》中说:“汉宫、瑶池、华清、马嵬之作,无非是讥笑方士无知,警示色之不足。这里指的是忠诚、沮丧和热情。你可以对曲江的老人微笑,一定不能以利偷换。如果你瘦了,你什么都做不了。”但与杜甫的史诗不同,义山的史诗比杜甫的更直接、更激烈。以杜甫的七言古诗《二为道》和易山的七言诗《马嵬》为例。

杜甫《两为路》:“三月三日,风和日丽,长安水边多佳人。态度端庄,性格清高文静,皮肤丰满,身材瘦削、适中。春末绣金银丝麒麟。从他们的太阳穴垂下很远,绿叶挂在太阳穴和嘴唇上。还有跟在他们身后的压腰珠?稳一点。其中有几位是皇妃的亲戚,还有郭和秦的两位妻子。翡翠蒸锅端上香盆紫驼峰,水晶盘送上鲜美白鱼。犀牛已经厌倦很久了,凤凰也很久没砍了空。黄门飞来,不断从御厨带来珍贵的菜肴。当庄严的笛声和鼓声召唤神灵时,客人从繁杂的现实来到天津。一个马主人多么傲慢,他从绣花地毯上下马,走进帐篷。雪一样的浮萍容易落下来盖住,青鸟飞到地上红丝帕。但是权力可以像火焰一样炽热,灼伤人的手指,要警惕总理,注意他皱眉头!”唐玄宗重用杨贵妃,任命其弟杨为宰相,杨掌朝政。诗人对杨兄弟姐妹的所作所为极为不满,写下《二为道》讽刺他们的放荡。诗中场景极为宏大,用词明快丰富,风格细腻传神,人物丰满传神,让人读之如在眼前,又似讽刺又似含蓄。

杜甫的诗虽然是对现实的揭露和抨击,但透露出的反讽更多的是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他遵儒守官,主张微讽,是中国儒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学命题和忠君传统的重要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意识形态的局限性。比如诗人在《二为道》一诗中,讽刺了杨兄妹的骄奢淫逸,却没有指出唐玄宗不务朝政,委屈了国家和人民,只是从侧面反映了他昏昏沉沉的状态和时政腐败。

李商隐《马谡》:“海外弟子多闻九州,其命未卜。空虎行据报无鸡。六军已约定,皆驻马,旧日七夕,我们还嘲笑过织女。如何在第四纪做天子,不如在鲁家。”易的这首政治讽刺诗是针对最高统治者的。寂静的马尾坡下,美人逝去,誓言空只留下万千哀叹与沉思,令后人惋惜。如果没有“那时”的放荡,怎么会有“今天”的分散?玄宗纵情声色之时,从未考虑过“今日”之祸!

诗末对联中的对比尤为强烈,情绪激愤,冷嘲热讽,让人感叹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留不住。《四纪如何为天子》,岁星十二年为一纪,唐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不如鲁家的莫愁。”这种说法贵为天子,却比不上人民的爱戴和幸福的生活。诗人用“莫愁”来抒情,问“怎么样”。

(2)通过人物描写反映心理,抒发感情。

诗人所吟咏的人物往往反映了自己的价值取向,诗人所推崇的对象必然与自己有相通之处,隐含着自己的精神共鸣。诚然,他们虽不同时,但心意相同。以杜甫、李商隐吟诗咏诸葛亮为例。

诸葛亮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是中国文人的精神栖息地。刘备和诸葛亮是“一君一臣”,上下“相知”。可惜,当他们一片光明的时候,他们的野心却很难付出。杜甫咏怀诸葛亮的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高,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的敬仰和敬仰,如:怀古五首之一,诸葛庙,书香,八卦,武侯祠等等。杜甫《书香》:“名相殿在何处?在丝绸之城附近的一片松树林里。春天的绿草染了台阶,黄鹂空的音色很好。第三个召唤加重了他的国家事务,他给了两代人他的真心。但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从那以后英雄们就在他们的外套上哭泣。”诗人通过对名胜古迹的描写,表达了对蜀汉丞相诸葛亮足智多谋、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赞美,以及对诸葛亮英年早逝的叹息和惋惜。

对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但他还没能征服,就已经死了,英雄从此披衣而泣”,一直被人们传诵。这两句话悲壮,深刻表达了千古以来失意英雄的情怀。对于诸葛亮复兴汉室,六出祁山最终病死,五出张家原,可谓壮志未酬;诗人虽有“至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饱受混乱与挫折,怎能不引起他对失意英雄的敬仰与惋惜?所以,他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又是惋惜又是钦佩,又是尊敬。两个人的命运颇为相似,于是诗人落笔,写得凄凉悲壮,写得深沉深沉,读来让人落泪。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用这句警句来表达对有志之士的惋惜和叹息。杜甫的书香一律,是唐代怀古作品的典范,是对武侯诗词悼念的极致表达。

《备笔帖》是李商隐吟诵诸葛亮的一首诗。诗中写道:“猴鸟犹待你令,风云欲护你堡。你是刷子的主人,一个睿智的将军,但你的皇帝,被打败了,骑着囚车。你比周最伟大的政治家都能干,却比不上两个战死的蜀将。虽然在你的出生地为你建了一座庙宇,但你从未唱完圣山之歌。”笔杆子是一个古老的地名,其旧址在四川省广元县北部。《郁芳胜览》记载:“笔驿在绵州绵古县北九十九里,与武侯、诸葛、蜀,起兵于此,驻防于此。”许多诗人都留下了以提笔帖为主题的纪念诸葛亮的作品,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并对他未能实现统一中国的心愿深感遗憾。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在子洲停幕后随刘忠颖回长安,经过此驿站,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和诸葛亮的大部分作品一样,讴歌了诸葛武侯的丰功伟绩,歌颂和钦佩了他的才华和美德,同时也寄托了他的恨意,表达了他的遗憾。

第二,在形式上对依山诗歌的借鉴。

李商隐对杜甫诗歌形式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他对杜甫诗歌中七律的研究和继承。胡应麟曾说,“近体之难,不比七字诀难”。律诗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在初唐时期达到成熟。诗由八句、四韵或五韵组成;中间对联一定是对的;第二、四、六、八句押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一般用平仄韵;诗分五言和七言。阿清诗人焦循在《于一陆》中强调:“论唐诗,七律五律为先,七古七绝为次,诗之境界尽矣”。

在中国,杜甫是第一个创作了大量七言律诗的诗人。他的作品博大精深,技巧纯熟,他的格律诗标志着中国诗歌史上七言律诗创作的成熟。白敦仁先生在他的《在一个简朴的房子里研究杜甫》一书中曾明确指出:“是老杜对这种具有约束力的诗体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深刻的、创造性的探索,这种七律诗体才真正走向成熟。”杜甫的七律讲究音律的对仗,在遣词造句上讲究锤炼,被尊为历代七律的典范。雕工吴说:“杜甫七律的特点是变化精密,挺拔,厚重,薄浊,突兀,铿锵。”例如杜甫的《升天》:“天高风急,猿啼鸟啼,碧湖白沙飞归。”。一望无际的树簌簌落下树叶,长江不可预料地在奔腾翻滚。悲凉秋景里的李,常年游子,在疾病缠身的今天独自生活在高台上。厄运在我的太阳穴上结了一层苦霜,心痛和疲倦是我酒里的一层厚厚的灰尘。”秋风萧瑟,水清沙白,鸟儿盘旋在河中央的株洲。诗人遥望远方,看到所见,心中悲凉。他想到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做好了贫穷困苦的准备,经历了民族危机和家庭忧患。到现在,他的太阳穴已经结霜,百病缠身,所以百感交集,思绪万千。这首诗八句四对,对仗工整精致,押韵精致,格律严谨却又不留痕迹,摆脱了束缚和雕琢的感觉。它被称为“七韵之首”,其中的第一句“广天疾风中猿呜咽,鸟雀过清湖白沙归”真是字字珠玑,成为千古名句。这首诗八句全对,可以仔细欣赏。“句句在法,字字在法。”难怪清代杨伦在诗中称赞这首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明代胡应麟甚至说这首诗“应是古今七律之首,而非唐代七律之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88400.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