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藏名人名作赏析
——郑珍《隶书七言联》
贵州省博物馆藏有大量明清时期本地名人名作,由于展厅面积有限,很多珍贵书画作品无法得以展示。为切实落实习总书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今天带观众朋友们来欣赏一幅郑珍的字画。
郑珍(1806—1864),字子尹,晚号柴翁,别号子午山孩、五尺道人、且同亭长,贵州遵义人。郑珍是著名的文字学家、诗人、书法家。与独山莫友芝并称“西南巨儒”。书法篆、隶、行、楷皆擅长。行楷以颜字为底,广涉多家,自成风格;篆书效李斯、李阳冰;隶书习汉碑,亦师邓石如。他的书法受他自身研究文字学的影响,有着古拙、儒雅的意趣。同时,他也认为“书为心画”,即书法是一个人品质、个性、性情的流露。下面将要赏析的这幅作品,便是郑珍将心绪、性情融入书法艺术的最佳体现。
清咸丰五年(1855),贵州正值咸同农民大起义。郑珍为避战争,带着家人避至荔波。一路奔波,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其间辛酸不可言状。途中还连殇两孙,身心皆受重创,有诗:“全家七人出,遽已弱一个,叹息时命艰,悲来收若剉”。又有“本为逃生出,翻增促死悲”,读来凄绝人寰。年末,郑珍终携家人回到贵阳,与莫友芝、庭芝及唐炯等亲友相聚,很是欣慰。后又暂住唐氏的待归草堂,与友人们“论诗作画,夜分不休,为人题画有此是龙柴题画神之句……又偕友芝游东山。”在诗酒唱和,谈经论道之中,伤亲之痛与离家之苦得以舒怀。此时的郑珍,联想自己半生的抱负与经历,挥毫写下“天生我才必有用,神纵福裕难为功”一集句联。此幅隶书在间架和笔意上都取法于《曹全碑》,并在此碑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使字体更加古拙厚重,但行笔恣意奔放,率性不拘。这既是对苦难的超脱,也是对人生的叹息。这样的心境下写出来的字,使得整幅作品在观感上流露出开阔大气,通透豁达之感。
此联是为赠唐炯所作,据凌惕安载“光绪中叶,贵阳芙峰山阳明祠落成,炯会双钩上木,各方竞拓,流传颇广,黔人出省,黔宦出都还乡,恒携此为遗赠,从多爱之”。可见在当时,郑珍此书法作品已是作为名联,其拓本被时人们作为礼品送人。
除该幅《隶书七言联》(外纵182厘米,外横52厘米,纸本)之外,贵州省博物馆还有许许多多精妙绝伦的未展藏品,持续关注贵博公众号,带你们感受库房中书画的艺术魅力。
隶书作品徐伯珍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