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编对联

zydadmin2023-03-03  150

编对联要注意的问题:

(一)上下联字数相等

对联是有上联和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一定要相等,否则不能相对。从前有个故事说,甲乙二人对对,甲出句:“三宝殿前三个塔”,乙对以“五凤楼台五层楼”,本很工整了,但甲又说:“还有塔、塔、塔”,乙由于不能以五个楼字去对三个塔字,没能对了。它不像“三光日月星”可对以“四诗风雅颂”。因为雅包括了小雅大雅二诗,乙没有办法以三个楼字包括五层楼,只得认输了。因此,上联五个联(五言),下联也要五个字,上联七个字(七言),下联也要七个字,如下列二联:(1)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2)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树柱长天。两联上下联字都相等,前者是李大钊烈士所引,气概非凡。后者是杨昌济教授(毛主席的岳父)的名联,表示决心培植救国材人。

不论多少字的对联,都一样要上下联字数相等,不能象词赋那样对偶句容许引头词和语尾词。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上阕第四句“看漫山红遍”,下阕第三句“恰同学少年”中“看”和“恰”都是引头词;鲍照的《芜城赋》有“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句,其中“岂忆”是引头词,“哉”是语尾词,在对联是不容许有的。因为对联的上下联必须互相对称、整齐、美观。理由很简单,从许多生物自然器官都成对就可说明了:鸟有两翼,兽有一对前腿,牛羊各有一对角,人的耳、眼、手、脚都是成对,长短大小一样,每对器官都在身体匀称地分布好,给人以对称、整齐的美感。对联的互相对称、整齐的意义也一样,是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对联如果不这样,就像人的器官不全,不成残废,也是缺陷,成为丑陋,给人以难看的形象。所以一切东西要得人喜爱,首先就要有外表美,形式美,对联就具有这特点。

对联字数相等的特点曾给聪明人反用过,有一副挽袁世凯联云: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哀世凯对以中国人民是对不起的,作者正是借意说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因袁复辟帝制,扼杀共和,这是千多年才见到第一副字数不相等的奇联。但也不能说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就成为对联,因为对联还要讲究对仗音韵等艺术构造。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相等既无异议了,但它应以多少字数为佳呢?从现有的对联看,少字多字都有佳联,若有字数划

上联:春光似海盛时莫虚度;

下联:秋月如珪美景要珍惜。

第一步,你要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类型,历史,音韵;

第二步,然后多看看古今有名有意思的对联,要能记住一些,留在脑中,形成个印象,这对你会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第三步,训练对词,即从字词开始,练习给一个词后说出近意词反意词(小学都练过,熟练的话就不用这么做了),推荐本书给你看——《声律启蒙》,是古书,看了后如果背下来对写对联会有极大帮助。

第四步,训练对对联,要写就要先学会对,可以上百度知道回答人家的对下联问题,这样你可以接触到各种对联,对对联不仅要字契和,意也要契和,这只有多多训练才能做到,如果你的很多回答都被,说明在这步上你已经做的不错了。(太难的不用过于去纠结,对些中等难度的就行了)

第五步,现在可以写了,你在知道里回答人家的求对联的问题,不断练习,随着你水平的提高,你的回答被的概率也会提高。

我说的可能有点多,希望你不要嫌麻烦,每步做好对学习对联帮助极大,也希望你能继续保持对对联的兴趣,传承下我们民族的这一国粹。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分类】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格式】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其实对联要注意的就是格式,至于内容则是作者自己的创造了

积累

古时曾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与众不同的对联:

上联:二二三三四四五

下联: 六六七七八八九

横批是:二四七三

这是一副特殊的对联,它是由数字组成的, 而且是一副隐字联,上联缺“一”、下联少 “十”,利用数字谐音连起来是“缺衣少食”,而横批则是:“儿( 2)死(4)妻(7)散(3)”。

原来这户人家在利用数字对联向人 们诉说社会的黑暗呢!

再欣赏两副巧妙的数字对联。其一,“洛水元龟初献瑞,阴数九,阳数九,九九八十一数,数通乎道,道合元始天尊,一诚有感;岐山丹凤两呈祥,雄鸣六,雌鸣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万寿无疆。”这是明世庙斋醮对联,是袁炜所撰(见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世庙斋醮对联又一本云:“揲灵蓍之草以成文,天数五,地数五,五五二十五数,数生于道,道合元始天尊,尊无二上;截嶰竹之筒以协律,阳声六,阴声六,六六三十六声,声闻于天,天生嘉靖皇帝,帝统万年。”此联词句与前联大同小异,据传是夏言手笔。⑵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八月,高宗八旬万寿,经坛中有一长联最为壮丽,脍炙人口久,相传为尚书彭元瑞所撰。联云:“龙飞五十有五年,庆一时五数合天,五数合地,五事修,五福备,五世同堂,五色斑烂辉彩服;鹤算八旬逢八月,祝万寿八千为春,八千为秋,八元进,八恺登,八音从律,八风缥缈奏丹墀。”

最后再说一则有趣的以数字联取胜的故事。相传明朝时,有个穷秀才颇有才学。但因当时科举场上徇私舞弊之风盛行,他屡试不中。过了一年,又到开科考试了,他听说主考官廉洁奉公,任人唯贤,于是打点行装,赴京城再次应举。路途遥远,秀才虽然日夜兼程赶路,可当他到达京城时,考试已经结束。秀才好说歹说,终于感动了主考大人,准他补考。主考官出的题目,是要求他用一至十这十个数字作一联。秀才听后,暗想,我就把自己一路颠簸和误考的原因说一说,以求得主考大人的谅解,便脱口说道:“一叶孤舟,坐了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主考官暗暗称奇:“此生才学,确实不浅!”接着,他又要求秀才从十至一作一联。秀才想把这些年自己读书、应考的苦衷表一表,便朗声说:“十年寒窗,进了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二次,今天一定要中。”主考官听罢,连连称妙。又出联求对,秀才皆能对答如流。这一年解元的桂冠,就这样被这位穷秀才夺走了。

房半间

窗几扇

阁中乾坤数重

茶一杯

书两本

笔下锦绣三千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89328.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