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传统文化

zydadmin2023-03-08  93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对联文化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的经典趣味对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祖冲之对孙行者

这个故事想必大家早有耳闻。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陈寅格先生命制国文科试题,试题之一给出上联为“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这个对联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工整和押韵是非常难的。陈寅格给出的标准答案是“祖冲之”。以姓氏“祖”对“孙”,以动词“冲”对“行”,以虚词“之”对“者”,十分工稳。

周祖谟是当时的考生之一,他给的下联是“胡适之”,“胡”对“孙”,“适”对“行”,“之”对“者”。陈寅格对“胡适之”的答卷也颇为赞许。周祖谟后来也成为了著名的语言学大师。

杨大年妙对寇准

一日,北宋宰相寇准与友人一同出游,醉心于湖光山色,便引出一个上联:“水底月为天上月。”这说的是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天上的明月。这个上联出得十分巧妙,水中的月亮是假,可天上的月亮是真。这个对联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

友人们一时对不出来,而站在寇准旁的杨大年当即就说出了自己的下联:“眼中人是面前人。”这便是抛开了意境,回到了现实,说寇准看到的人全都是站在他面前的人,很接地气的一个下联。这下联一出,众友人为他喝彩,都赞他这个对联对得极好。

唐伯虎绝对

据说,有一天,唐伯虎到一寺庙游玩,并为寺庙长老所画的荷花图题词曰:画上荷花和尚画。细看此联,属于回文对联又兼用谐音,字的读音正读反读完全相同,讲究颇多,一时无人能对。唐伯虎也说,若是有人能够对出下联,必为当世的奇人。

直到清代,蜀中才子李调元到这一寺庙中游玩,发现这上联的妙处,于是提笔写道:书临汉帖翰林书。这七个字正读反读,读音也完全相同,与唐伯虎的上联珠联璧合,寺中长老拍手称奇。从此,这幅画成了寺中的镇寺之宝。

响水潭的回文联

所谓回文联,指的是在对联中巧妙运用回环这一修辞格,顺读逆读一个样,形成音韵上的回环往复美。旧时某地有一池名为响水潭,一先生带学生到此游玩,触景生情,便出上联:响水潭中潭水响。学生答不出,先生亦未想出下句。消息传到一处名为黄金谷的地方,一秀才对出了下联:黄金谷里谷金黄。

太师师太妙对回文联

据传,有一位太师闲游时来到一处尼姑庵,庵内师太烹茗相待。太师心情愉悦,随口吟出一句联语来:太师上山遇山上师太。师太随即对道:兄弟下冈会冈下弟兄。这下联对得非常公正妥帖。

于是太师又望着山下的丽水清溪道:丽水水丽水水丽。师太道:青山山青山山青。”妙!“太师连声称赞。

太师又出了一联为:春露夏雾秋霜冬雪,春夏秋冬雾露霜雪。这联不但含有春夏秋冬四季,而且后四字都带同一部首。师太略一沉吟,便道:东江南河西湖北海,东南西北江河湖海。这下联也是不但含有东南西北,且后四字也是同一偏旁。太师钦佩不已。

古代文人如何对联追姑娘

柳如是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才女,她有着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近代有钦慕她的人曾给她写下这样一副对联:人中柳如是,如是柳中人。意思是:人群中的柳如是,像一位走在柳树里的女子,温婉清新又坚韧。形象贴切,也让人浮想联翩。

东坡妙对数字联

苏东坡早年乘船赶考,因途中遇风浪,误时迟到,主考官便出上联: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生,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若苏东坡对出,便允许破例考试。于是苏东坡对道: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

苏东坡见主考官出句按顺序数对之。上联风趣幽默,写尽赶考途中之情景;下联妙用倒叙式,把个人辛苦读书,求考心切的情景描述了出来。有情景,有过程,有经历,曲折而不呆板,堪为巧对。

蒋焘秒对拆字联

明代蒋焘的父亲一日有朋友来访,蒋焘端茶待客。客人知其聪敏,即指窗外雪雨,出对试他:冻雨洒窗,东二点(冻),西三点(洒)。蒋焘之母正切西瓜,蒋焘于是对出下联:切瓜分客,横七刀(切),竖八刀(分)。拆字干净利落,顺理成章,客人拍手称秒。

举报/反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90304.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