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有郭沫若对联的故事

zydadmin2023-03-10  208

郭沫若巧对惩罚联,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兴中山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郭沫若自幼聪敏好学,才思敏捷,擅长对联。

郭沫若八岁那年在私塾求学,私塾和寺院一墙之隔。一天,私塾先生有事,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就离开学校办事去了。郭沫若淘气异常,看到寺院里又大又红的桃子早就垂涎欲滴。老师走后就带领学友从水道眼爬入寺院,将树上的桃子洗劫一空。老师回来后寺院和尚就到学校告状。私塾先生一怒之下灵感陡生,在黑板上写了一上联: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要求:能对上此联的免受皮肉之苦!先生刚说完,郭沫若就站了起来,朗声对到:来年折桂步蟾宫定然有我!郭沫若的对联不但巧妙,而且大气磅礴,先生十分佩服,断定郭沫若绝非凡品!

郭沫若的大名想必大家都知道,因为他现代的作家、诗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政务院副总理,也算我国的老一代领导人。

郭沫若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乐山沙湾,自幼聪慧过人,胆气也非同一般,而且他善于写出绝妙的对联来为家乡父老称道。本篇中的两个故事就是发生他少年时期与对联有关的故事。

据传,郭沫若在读私塾时,发生这样一件事,这天老师急着外出办事,就让郭沫若一班学生各自在学堂内背读诗文。这个私塾学堂旁边有座寺庙,庙院中有很多桃树,此时也正是成熟季节。没有老师紧盯的一帮毛头孩子耐得住诗文背诵的苦燥和甜蜜桃子的诱惑呀。说来也巧,学堂与寺庙的界墙处有一墙垌,于是他们便钻垌过去美餐了一顿鲜美的熟桃子。可是却被老和尚看见了,十分生气,便状告到了老师那里。老师得知后朝学生厉声问道:“今日偷桃钻狗垌,是谁是谁?”老师此问出口后一琢磨,发现此句是一个很不错的上联,缓和了一下语气说:“今天你们做下的这件事若不想受惩戒,只要把我刚才的那句作上联,对出令我满意的下联,我就免了。”学生们听完,立刻活跃起来,可一时又想不起来好的对句,顿时不免有点抓狂。突然想起郭沫若在这方面有才气,纷纷把目光投向了他。并催促:“求你快对吧,不然大家都得挨板子受惩戒!”郭沫若稍作沉思,眉头舒展,开口回对道:“他年攀桂入蟾宫,有我有我。”老师听后击掌赞道:“妙,妙,妙!蟾宫乃月宫,攀桂喻登科取第,与上句对仗工整,喻意高雅。好对。”由于老师开心,惩戒之事再也不提了。

第二个故事是发生在1911年,当时武昌起义成功,很快就迎来了民国成立的第一个春节,在外地读书的郭沫若高高兴兴地返回老家乐山过年。郭沫若在中学时代就是个热血青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的活动,为此曾两次被学校除名,是家乡人公认的新派人物。回家过年自然少了写春联,当然也会请郭沫若出手,他也不推辞,乐意舞文弄墨为乡亲们助兴。其中最富有创的一联为:

上联: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冠;

下联: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以后休嗟蜀道难。

这是幅紧抓住时代特征的新式春联,上联运用了诗人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的故事,说是秦朝时期的遗民,为了逃避朝廷的残酷压迫,到了没有外界干扰、清净纯洁的桃花园的地方过着安逸自在的生活。当被外界的人发现时,他们仍然穿着秦朝时期的服饰。他们这一躲就是几百年,根本不知外也秦早己灭亡,演变更替了几个朝代。郭沫若的用意是,辛刻革命成功了,封建帝制被难翻了,人们再也不用躲藏了,再也不用遵从大清王朝的习俗了。

下联是称颂辛亥革命。“金戈铁马”指武昌起义,“回地转”意为扭转乾坤,“锦城”是城都的别称,“蜀道难”是李白《蜀道难》诗中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句子的引用。合起来意思是:革命成功了,天下太平了,不必再悲叹生活道路艰难了。

由此可见,这不是一幅普通的春联,而是捕捉了时代特征,热情地歌颂辛亥革命的春联。正是如此,这幅春联以新时代特征为主轴,歌颂推翻帝制,为社会、国家带来春天的辛亥革命,这是为民族带来春天的胜利。

对联文化人们并不陌生,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很多奇特的对联,它们从古代流传下来,或是现代人所出,无人能答上来。

这些对联带给人们的乐趣可不少,而为了“破译”这些对联,人们更是尽心尽力地尝试,不过,胸无点墨的人,不管怎么尝试,最终的结果都一样,那就是下联配不上上联。

书回正轨,本文要讲的对联是山海关,孟姜女庙前的一副对联。千万不要小瞧这副对联,虽然看着简单,但读起来却为难坏了很多人,而当郭沫若看见这副对联的时候,也不住地称赞这是一个天下奇联。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对联呢?

郭沫若,1892年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县。相较于其他人而言,郭沫若的家庭还算不错,也因此他从小就开始接触文学。

1906年春天,郭沫若考进了乐山县的一所高等小学,进入学校后,郭沫若学习得十分认真,成绩也名列前茅。

或许是接触到了太多民主思想,郭沫若很有自己的想法。1909年,因为学校的所作所为,郭沫若勇敢地站了出来,但结果就是他被学校开除。好在,经过商讨,郭沫若最终还是回到了学校。

然而,好景不长,郭沫若后再次因为惹上事端被迫退学。

这次退学后,没有再回去,而是又找了一个新的学校,在新学校里,他依然坚持做自己。

虽然收获了不少知识,但他的思想也更加独立。1914年,在大哥的帮助下,他获得了留学的机会,去接触更多的知识。

这些年的学,郭沫若没有白上。郭沫若的文化造诣越来越高,手中的作品也越来越多,甚至多了许多称号,包括知名作家,历史学家等等。而如果没有郭沫若现在的学问,那么后面的事情也不会再发生。

1963年的一天,郭沫若从旁人那里听说山海关孟姜女庙门前有一幅奇特的对联,好学之心让他十分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对联能让人纷纷说难。

于是,他便和贾靖伍等人相约一起来到了山海关。

当“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幅对联的时候,他心下十分惊叹,没想到这竟有如此绝妙的对联。一时间他也被对联难住了。

似乎察觉到了郭沫若的异常,旁人也不敢出声,只是小声地议论着这到底该怎么读。

现在他们疑惑期间,莫若神秘一笑,指着对联说道:“果然是天下奇联。”

彼时,同行人也明白郭沫若已经有了答案,为了知道真相,他不住地追问道,你怎么看。

郭沫若也不卖关子,笑着来解释道:“我读一读你就知道了。”

说完这话,郭沫若开始展示着正确的读法: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消。

话落,人们反应过来后,纷纷鼓手称赞。值得一提的是,郭沫若的带领下,同行人还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解法,且每个解法都有独特的意思。

分析完对联,那么对联出现在这里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关于这一点并没有明确的记载。

可是,有学者曾对其大胆分析,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皇帝是真龙天子,而龙又生于海,行于空,所以这个对联便借用暗喻的写法,从侧面来写出了皇帝和王朝之间的关系,海水涨,浮云聚则王朝兴,海水退,浮云散则王朝灭。

总结

不得不说,对联真是博大精深,如果没有郭沫若的开头,或许这副对联我会困扰大家许久吧。

截至目前,这副对联已经有了170多种解法,更为奇妙的是,哪种无法都说得通,但哪种是正确的,却始终没有根据。

不管这副对联的真实读法到底是什么,孟姜女庙门前的这副对联都不愧天下奇联的称号。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2345lzwz.cn/read-90663.html
上一篇下一篇
00

New Post(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