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佛持咒禅般舟三昧父,大悲无生母,一切诸如来,从是二法生。(古印度)龙树《十住毗婆沙论》卷一
2、多一分努力,自然少一分挫败。(当代)星云《佛光菜根谭》
3、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
4、针落有声: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声音。形容非常寂静,没有声音。
5、众生由其不达一真法界,只认识一切法之相,故有分别执着之病。
6、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7、菩萨虽复不惜身命,然为拔济众苦救护正法,当应爱惜。(古印度)世亲《发菩提心经论》卷下
8、其学第一禅,精勤甚难致。其余三禅者,方便遂易至。譬如学射法,初始甚难中,已能中大准,闭目破一毛。《修行地道经》卷五
9、相三昧者,……专念一佛,不舍是缘。如是菩萨于如来相及世界相了达无相。常如足观,如是行,不离是缘,是时佛像即现在前,而为说法。《华手经》
10、轻安所持于善所缘心一境性之定,即止自性。(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11、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息,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华严经》卷十六,须弥顶上偈赞品
12、直须心心不触物,步步无处所,常无间断,始得相应。(唐)洞山良价禅师《五灯会元》卷十三
13、心猿意马: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14、精进太急,增其掉悔,精进太缓,令人懈怠。是故,汝当平等修习摄受,莫着莫放逸莫取相。《杂阿含经》卷九,第经
15、念诵不应太急缓,声非太大及太小,非共人语非散乱,非缺伊邬庵啊等。《妙臂菩萨所问经》
16、发菩提心者,非为己利,原为尽十方遍法界,一切极苦有情之所依怙。
17、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18、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19、譬如惜水之家,善治堤塘,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佛遗教经》
20、放逸生死本,谨慎是胜道。《正法念处经》卷三十
21、过去宿业所带来的业障,如能以欢喜心去接受,就可以重业轻受。
22、愿是成功的起点,愿也是希望。人生最需要的就是愿,一切事业要成功必须有愿。
23、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会难过,因为是──人嘛!
24、以若得前所说第一静虑未到地摄正奢摩他,纵未获得以上静虑及无色奢摩他,然即依彼止修习胜观,亦能脱离一切生死系缚而得解脱。(明)宗喀巴《菩提道次第略论》卷六
25、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著,通通放下。
26、于念念中,身语意业皆无空过,悉以回向一切智门。《华严经》卷十八,明法品
27、念佛人心清净,净心念佛净心听;心即佛兮佛即心,成佛无非心净定。
28、生命无常,慧命永存;爱心无涯,精神常在。
29、风平浪静,训练不出良好的水手。
30、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31、界之中,以心为主。真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32、怒为万障之根,忍为百福之首。
33、如拔坚木,先以手动,后则易出。菩萨定慧亦复如是,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大般涅槃经》卷三十一,狮子吼菩萨品
34、真正的普度是发大心立大愿,普爱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