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古代最早的情人节
中国古代最早的情人节
在古代,农历三月初三,主要活动是祭祀高青。高青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又因供给郊区而被称为“郊区青”。“清”的意思是做媒和成年人的美。所以上巳节也是求爱节,也是育儿节。这也是中国《诗经》中记载最早的情人节,比西方的情人节早了一千多年。当时,表达爱意的花不是玫瑰,而是牡丹。
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上巳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它起源于古代兰塘的巫术活动。人们穿着芳香的蓝草,一起去水边洗澡,这被称为“襁褓”。后来又增加了祭祀宴、曲水和郊外春游等。词曲家吴在《梦》中写道:“唐朝设宴曲江,京城醉踏青”,指的是上巳节这天,长安城内男女老少出来宴游曲江之畔的场景。杜甫的两句为道说:“三月三日天气清新,许多美人在长安水边乘凉。”
3月3日,桃花盛开的时候,也叫“桃花节”。当古代汉族女孩年满15岁时,她们会在这一天举行成人礼,即“婚礼仪式”,因此也被称为“女儿节”。根据最古老的传说,上巳节是伏羲和女娲发生性关系的日子,所以上巳节也是青年男女谈恋爱的情人节。
2500多年前,《诗经》在《郑风·易·易》中描述:“易而易,方欢。男女,方冰熙。女性视角这位学者兼而有之。看看它在外面,你可以玩得很开心。巫师和女人,齐一互相戏弄,给他们牡丹。”这首民歌用欢快清新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老的三月三风俗画。我们仿佛看到了三月的春天,这里的沁河、延河清澈见底,清澈的河水涓涓而下,白浪不时翻腾。河边,一群身着春装的青年男女,手捧芬芳的蓝草,欢快地载歌载舞,追逐嬉戏。一个帅哥送给他喜欢的美女一朵鲜艳的牡丹,深情的说:“嫁给我吧,我和你白头到老!”这是《诗经》中描写的中国古代最早的情人节的欢乐场景。
《李周》记载“在仲春月,男女会相会。当时跑的人都忍不住了。”在古代,男女互不授受亲戚的时候,阳春三月的上巳节,男孩女孩见面幽会,即使私奔发生性关系,也没必要禁止。
在我国历史上,尤其是汉唐时期,有很多关于青年男女外出恋爱的故事。公元前139年春三月初三,汉景帝刘彻正值壮年,回宫祭祖途中顺道拜访平阳公主。他碰巧遇到了端庄优雅的歌手魏子福。魏子福的眼里充满了风情。汉武帝一见钟情,于是带他入宫,两人相爱了50年。
唐朝诗人崔护,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初三左右,独自一人去京城南部春游。他遇见江娘是因为他渴水。崔虎见她艳丽迷人,便用言语调侃她。江娘笑了笑,低头不语。眼看天色已晚,崔虎不得不感到失望。回国后,崔虎日夜思念。第二年的第三天,他直接去城南找她。
没想到,门被锁上了,崔虎非常失望。无奈之下,他在左边的门上写了一首诗:“去年,在这门前的今天,桃花相映。人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几天后,崔虎又去城南寻访,见到了江娘的父亲。直到这时,她才知道,江娘自从去年认识她之后,就一直处于恍惚状态。如果她失去了什么,她前几天在门上读了这首诗,但她很脆弱,几天内就放弃了鬼魂。
崔虎一听,来到江娘的床前哭了。每一个字都发自内心,感人至深。江娘当场复活。最终,情人终成眷属。
由于宋代对理学的推崇,后世文献中并没有上巳节男女之情的记载。但在西南地区的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仍流传着赶集歌圩、搭唱棚、举办歌会、唱男女对歌、抛绣球、做爱等活动的男女相会习俗。
明德书院文化集团
我们愿意和全世界的父母一起,培养有知识、有见识、文武双全、德才兼备的人才。